司法部 中國殘聯關于開展“法援惠民生·關愛殘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設工作的通知
司法部 中國殘聯關于開展“法援惠民生·關愛殘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設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殘疾人聯合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法局、殘疾人聯合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貫徹落實司法部《關于“十三五”加強殘疾人公共法律服務的意見》,大力加強殘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司法部與中國殘聯決定在全國聯合開展“法援惠民生·關愛殘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設工作。現將《“法援惠民生·關愛殘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設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各地司法廳(局)于7月15日前向司法部上報具體實施方案,有關品牌建設開展情況及時報部。
聯系人:李雪蓮 劉帥克
電話:010-65153119 65153134
附件:“法援惠民生·關愛殘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設實施方案
司法部
中國殘聯
2018年6月8日
附件
“法援惠民生·關愛殘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設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殘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司法部、中國殘聯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法援惠民生·關愛殘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設工作,切實保障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一、工作目標
以“防范、主動、全覆蓋”為重點,以滿足殘疾人法律援助需求為導向,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著力加強對殘疾人的法律援助供給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殘疾人法律糾紛,全面提升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能力,努力提高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質量,使所有殘疾人都能獲得便捷、精準、優質的法律援助服務,提高殘疾人對法律援助工作的滿意度。
二、任務措施
(一)健全服務網絡,主動把脈殘疾人法律援助需求。建立殘疾人法律援助對象信息共享機制,依托中國殘聯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庫管理系統,對貧困殘疾人動態信息及時更新,了解殘疾人在社保、困難救助、醫療康復、撫養贍養、生活照料及教育、就業、勞動權益保障和脫貧方面存在的問題,評估法律援助需求,建立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檔案。建立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服務體系,構建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社區)三級聯動互補的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網,實現法律援助服務殘疾人的網絡全覆蓋。根據殘疾人法律需求,主動定期提供服務,依法有效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
(二)完善服務機制,為殘疾人提供防范法律糾紛指引。開展送法上門活動,深入殘疾人康復機構、托養機構、福利企業、特殊教育學校等場所,充分利用法律援助工作站、村居法律援助聯系點、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等服務平臺,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律援助宣傳活動。深入開展以案釋法活動,通過舉辦法律知識講座、法治文藝演出、普法欄目劇等,針對殘疾人多發的法律糾紛,開展以案釋法和法律咨詢,提升殘疾人知法、守法、用法能力,增強依法維權意識,防范和化解法律糾紛,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開展殘疾人維權專項服務活動,利用全國助殘日、愛耳日、愛眼日、國際殘疾人日、國家憲法日等節點,開展針對殘疾人的法律援助宣傳和公共法律教育等專項活動,提升殘疾人法治幸福感。將印有法律援助機構地址、聯系方式、申請法律援助簡要說明等內容的法律援助聯系卡發送到殘疾人手中,讓殘疾人知曉法律援助,遇到法律問題能夠及時聯系法律援助機構。建立由村(居)法律顧問、人民調解員、轄區殘疾人組成的微信群,發布涉及殘疾人的法律法規,宣傳殘疾人權益保障相關政策和法律規定,及時為殘疾人釋疑解惑、提供法律咨詢。發揮“12348”中國法網和“12348”法律服務熱線作用,為殘疾人提供在線咨詢解答等法律服務,讓殘疾人遇到法律問題能夠通過打電話、上網等方式獲得便捷法律服務。
(三)增加服務供給,為殘疾人提供全覆蓋法律幫助。提供無障礙瀏覽服務,借助“互聯網+”打造“全天候、普惠制”服務新模式,全面推進“12348”中國法網、法律援助信息系統集成網頁無障礙瀏覽工具,實現文字大小控制、頁面色彩對比、語音朗讀等輔助功能,為更多的殘疾人實現網上咨詢、申請法律援助提供便利,逐步實現融合電話、網站、短信、微博、微信等多種方式法律援助服務。發揮具有專業技能志愿者的作用,為需要訴訟法律援助服務的殘疾人提供語音和文字提示、手語、盲文等信息和交流無障礙服務。探索并推行對行動不便且有法律需求的殘疾人“一對一”綜合包戶服務模式,安排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或者志愿者等與殘疾人結成幫扶對子,實行“一戶一檔一策”,按需定制“法律援助服務套餐”,提供精準化“家庭醫生”式法律援助,按需提供咨詢、調解、代書、代理、辯護等法律服務,增強殘疾人的法治獲得感,著力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加大殘疾人刑事法律援助力度,做好盲、聾、啞及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知辯護案件的法律援助工作,加強與公、檢、法等辦案機關的工作銜接,落實告知、轉交申請等事項,使殘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時獲得法律援助或值班律師的法律幫助。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司法部與中國殘聯聯合開展品牌建設,合作開展殘疾人法律援助需求調查和宣傳推廣活動,共同提升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水平。委托社會調查機構在全國東、中、西部抽取12個省(區、市)開展殘疾人法律援助需求調查,了解殘疾人法律援助需求及知曉率,評估現行工作效果,各級殘聯要積極配合完成該項調查工作。各省(區、市)司法廳(局)、殘聯要高度重視,加大對“法援惠民生·關愛殘疾人”法律援助品牌活動的專項經費投入。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職責分工、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確保工作落實到位。要把“法援惠民生·關愛殘疾人”品牌建設作為提升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水平的有效抓手,圍繞“防范、主動、全覆蓋”,為殘疾人提供更加精準到位的法律援助服務。要積極培育社會組織和法律援助志愿者參與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推動將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列入政府公共法律服務項目購買清單,增強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專業化水平和服務實效。
(二)加強示范引領。為加強對殘疾人法律援助品牌的示范引領作用,司法部從東、中、西部選取山西省晉城市、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山東省濟南市、湖北省十堰市、云南省楚雄州、寧夏石嘴山市作為全國殘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設示范點,總結經驗向全國推廣。各地也要積極培育本地區殘疾人品牌示范點2-3個,經濟條件和工作基礎好的地區不設上限。
(三)加強協作配合。司法部和中國殘聯探索在“12348”法律服務熱線與“12345”政務熱線、“12385”殘疾人服務熱線和緊急司法救助平臺之間建立協作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各省(區、市)司法廳(局)和殘聯要加強與法院、檢察院、公安等部門合作,依法辦理殘疾人權益糾紛案件。加強與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和定期溝通機制,及時更新轄區殘疾人信息,發揮社會團體在殘疾人公共法律服務中的積極作用。各省(區、市)司法廳(局)及各地司法局之間、各地殘聯之間要積極開展異地協作,緊密配合、通力合作,為跨省跨區域殘疾人權益保護工作提供便利條件,充分發揮法律援助在服務殘疾人工作中的作用。要整合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司法鑒定人員、法律援助工作者、殘疾人服務志愿者等服務力量,加強團隊協作,更好服務殘疾人。
(四)加強宣傳推廣。司法部繼續開發制作《殘疾人權益保護手冊》等公共法律教育產品,制作專題彩色宣傳手冊,并免費下發全國法律援助機構用于普法宣傳。制作播放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公益廣告,發布指導性案例,展示法律援助服務殘疾人的良好形象和風貌。中國殘聯繼續開展殘疾人學法用法專項行動,印制發放普法宣傳材料。各省(區、市)司法廳(局)和殘聯要依托本系統宣傳矩陣及宣傳渠道,充分發揮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作用,運用動漫、圖標、微視頻、手機報等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互動及服務活動,進行全方位宣傳,打響法律援助服務殘疾人品牌,不斷提升法律援助社會影響力。要加強基層創新實踐典型培植和先進經驗宣傳推廣,及時梳理和總結活動成效,對服務殘疾人的先進事跡和優秀典型定期上報司法部和中國殘聯,在全國范圍加以推廣,增強隊伍的榮譽感、使命感,全力營造關愛殘疾人的良好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