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杭政辦函〔2018〕146號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杭政辦函〔2018〕146號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為進一步推進杭州市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做大做強軍民融合產業,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91號)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浙政辦發〔2018〕24號),經市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需求牽引、政府主導、項目推動、領域拓展、軍地雙贏”基本原則,搶抓國家軍工改制和軍民融合戰略發展機遇,充分利用我市軍工和地方科技資源優勢,改革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推進“軍轉民”“民參軍”、軍民資源共享及技術和標準雙向轉移,推進軍工經濟與地方經濟有機融合、優勢互補,擴大優勢民品涉軍規模和競爭能力,努力實現我市軍民融合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分別創建省級以上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與示范企業10家以上和20家以上,新增“民參軍”企業60家以上;打造成為全國軍民融合數字產業發展先導區和全國軍民融合智慧化應用示范區。力爭在軍民融合產業重大項目落地、重大平臺建設、重點要素保障、重點產業協同創新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形成產業特色鮮明、核心競爭力強的軍民融合產業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做強做大在杭軍工企業。鼓勵在杭央屬軍工單位以市場為導向,以成熟技術為支撐,發揮在總體設計、工程研制、科研基礎設施與試驗檢測手段等方面優勢,積極承接國防科技重大項目,推進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完成國家戰略、國防安全和重大專項等各項任務。支持軍工企業在促進重點產品規模化、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軍品開發設計能力和總裝、分系統集成能力。(責任單位:市經信委牽頭,市發改委、市科委、杭州警備區戰備建設處參與)
(二)積極推進與軍工企業的戰略合作。鼓勵軍工集團在杭設立研發機構和建設產業園區,建立完善“軍轉民”發展支持體系,強化資源要素保障,推動軍工企業在杭發展。推進軍工技術向民用產品轉化,形成品牌與規模互動;助推軍工經濟與地方經濟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成長性好的軍民融合創新型企業,落實一批軍民融合重大項目。(責任單位:市發改委牽頭,市經信委、市科委、市投資促進局、杭州警備區戰備建設處參與)
(三)建立相互協作配套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根據國家總體單位開展分系統和配套產品采購要求,支持總體和分系統單位根據軍品任務的需要,將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中間的加工制造,采用許可證管理、招標訂貨等方式,優先選擇有條件的科研院所和企業進行研制配套生產。鼓勵企事業單位參與軍品科研生產,形成軍品科研生產的“大協作”,推動軍民融合產業加快發展。(責任單位:市經信委牽頭,市保密局、市科委、市商務委參與)
(四)提升“民參軍”規模和質量。發揮我市在智能安防、電子信息、網絡通信、高端裝備制造等方面的產業優勢,積極承接國防高新工程、重大專項,爭取國防科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提高企業研發能力、技術裝備和大項目管理水平;鼓勵系統集成、軟件服務與開發、網絡安全等領域企業參與軍隊信息化建設。搶抓深化“民參軍”的契機,鼓勵民企利用機制靈活、資本雄厚、技術領先優勢,通過參加部隊裝備部門、總承包單位以及軍工集團項目招投標活動,獲取“軍工證書”,快速進入軍品供應鏈體系,擴大我市“民參軍”主體規模。(責任單位:市保密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委、杭州警備區戰備建設處參與)
(五)強化軍民協同創新機制。發揮在杭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作用,開展基礎性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支持在杭軍工單位、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軍民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和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圍繞國家安全和國防科技重大戰略需求,組建國防關鍵技術創新聯盟,加快軍工科技成果的應用與產業化。(責任單位:市教育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委參與)
(六)支持現代金融助力軍民融合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資本參與軍工改制進程,推動優勢民營企業通過資產重組、相互參股、兼并收購等多途徑多形式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體系。積極穩妥推動軍工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符合條件的軍工企業將軍工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或重組上市,提高軍工企業自我造血功能,增強核心競爭力,開拓新的增長引擎。(責任單位:市金融辦牽頭,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參與)
(七)打造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平臺。聚焦核心區域、企業和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單位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軍民融合)。積極開展省級軍民融合示范企業、示范基地遴選和推薦工作。強化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示范企業和特色小鎮培育,積極引導軍民融合重大產業項目向基地或園區集聚,發揮其在加快推進我市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責任單位:市發改委牽頭,市經信委、杭州警備區戰備建設處參與)
(八)加強溝通交流與精準對接。加強與國家、省級軍民融合公共信息平臺、軍隊科研機構、軍民融合信息平臺的溝通與聯系,有效搭建軍民信息溝通交流平臺,建立供需信息征集、發布與對接機制。掌握本地區民口前沿技術、先進技術和優質產品等資源信息,精準推送民參軍技術和產品推薦目錄、軍用技術轉民用推廣目錄,定期召開“軍轉民”“民參軍”雙向對接活動,積極參加國家、省級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應用大賽,提高在杭軍民融合重點企業知名度。(責任單位:市經信委牽頭,市委人才辦、市發改委、市科委、市投資促進局、杭州警備區戰備建設處參與)
三、重點產業領域
(一)智能安防領域。重點突破4K以上超高清、光學透霧、全景超視角監控、熱成像、生物識別及智能分析等關鍵技術,發展海量非結構化視頻圖像數據處理、視頻監控云檢索、高效編解碼壓縮、云存儲、可視化管理等平臺處理技術。發展三維空間技術、多功能安防機器人和無人機等,構建智能安防完整產業鏈,強化基礎創新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二)專用集成電路及高端專用芯片領域。高標準建設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平臺)和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地,打造微波毫米波射頻產業聯盟軍民深度融合全國示范點。重點突破高性能嵌入式CPU、北斗導航多模亞米級定位芯片、高端射頻芯片、安防產品專用傳感芯片、第五代移動通信(5G)通信射頻前端芯片、圖形圖像處理器與引擎、數字音視頻、智能監控及類腦人工智能芯片、安全存儲專用芯片及軍工信息處理專用芯片、近場通信(NFC)芯片、工業控制芯片、智慧家居信息處理與控制芯片、傳感器及信息感知器件芯片等高端存儲芯片。積極建設和引入封裝測試生產線,突破板上芯片(COB)、倒裝片(Flip)等封裝技術,發展芯片封裝和測試裝備。
(三)航空航天領域。以“神舟”飛船、“天宮”空間實驗室、“長征”運載火箭系列提供配套為重點,提高現有產品可靠性和適應性。加快現有航天通用、專用和特種電連接器以及航天高溫材料、商用飛行器、無人機載設備、航空發動機加工制造等領域的發展。建設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航空航天產業園,提升飛機零部件、高端緊固件加工制造能力;加強飛機數字化裝配技術輸出、復合材料結構設計與制造技術輸出的技術研究,在總裝方面實現零的突破。打造建德航空小鎮,高標準建設集研發、試驗、裝配、測試、維修、旅游于一體的低成本民用航空產業基地,引導、培育民用輕型飛機制造、通信導航設備制造、機場特種設備制造、飛機與機場設備維修等產業發展,逐步形成航空產業鏈。
(四)衛星應用與網絡通信設備領域。依托浙江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微小衛星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等,加強航天領域小型衛星、導航定位、通信傳輸及綜合運用系統等關鍵技術研究。加強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合作,發展航天通信和存儲設備等領域;在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二代導航工程為代表的國家宇航和武器型號建設中提供配套與服務。突破5G移動通信、核心路由交換、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傳輸、量子通信、擬態網絡、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核心技術,研發高端服務器、大容量存儲、新型智能終端、新一代基站等設備,大力發展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統一威脅管理系統(UTM)等網絡安全技術和產品,推動核心通信設備體系化發展與規模化應用。
(五)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突破燃氣輪機、微波光子雷達、可再生能源、水聲電子裝備、艦船動力、低噪聲專用泵組等高端裝備關鍵技術,重點發展5—10萬千瓦功率等級的燃氣輪機及關鍵部件、海洋核動力平臺專用發電機組、專用汽輪機組和專用泵閥、模塊化海洋潮流能發電、5—7MW等級大功率海上風力發電機組、高光電轉化率太陽能薄膜電池、大型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高性能儲能電池等能源動力裝備;8—12萬立方米以上大型(特大型)空分成套設備、深冷技術裝備、半導體照明成套設備、9HA級聯合循環發電機組配套余熱鍋爐、新型換熱器、水污染治理、海水淡化、先進煙氣脫硫脫硝除塵、環境監測儀器儀表、高速電機、壓縮空氣循環制冷技術等節能環保裝備。
(六)人工智能領域。依托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之江實驗室、阿里巴巴“達摩院”、北京大學工學院杭州未來科技城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產學研用全面發展,突破新型人機交互、智能信息檢索、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和機器視覺、機器深度學習、智能決策控制等關鍵基礎技術。同時,加強機器人、無人機、無人駕駛、虛擬現實、醫療輔助、智能安防等領域的應用技術研究,實現智能感知、自主分析和決策。重點發展操作系統、數據庫和應用軟件,推動自然語言理解、計算機視聽覺、新型人機交互、智能控制與決策等人工智能技術與產品研發,加速硬件與軟件、內容與終端、應用與服務的一體化整合,打造“軟件+硬件+應用+服務”垂直一體化的生態體系。
(七)信息安全產品與服務領域。加快數據安全隔離與加密、安全中間件、數據備份與恢復等云計算安全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大力推動自主可控的工業操作系統應用,加強行業工控系統安全態勢感知和安防防護服務能力。促進量子保密通信固網建設、運營業務和量子加密通信產品研發,鼓勵企業建設北斗GNSS基準站網及北斗定位服務平臺。自主開發融合操作系統、應用識別與威脅特征庫的高性能安全硬件架構,推動深度業務路由交換網關(DPX)、應用防火墻(FW)、入侵防御系統(IPS)、上網行為管理及流控(UAG)、應用交付(ADX)等安全管理和技術支撐的信息安全系統產品。
(八)應急產品與服務領域。促進應急應戰協同發展,加快軍工技術向應急領域轉化。重點發展基于自主研發數字集群技術的應急管理與指揮調度平臺、應急通信產品、基于數字安防技術的社會安全防控設備、可移動突發環境事故應急監測產品與系統、應急電源、綜合性應急教育培訓平臺、基于危險化學品應急處置的社會化應急物資儲備和救援力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推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領導協調機制,強化對我市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規劃、政策、戰略合作、協調、服務的總體安排。各區、縣(市)政府、管委會和市級有關部門要重視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健全工作體系,落實單位責任,明確工作職責,充實工作力量,加強上下溝通協作,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責任單位:市經信委牽頭,市保密局、市委人才辦、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科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規劃局、市商務委、市環保局、市質監局、市安全監管局、市國資委、市投資促進局、杭州警備區戰備建設處,各區、縣(市)政府、管委會參與]
(二)統籌發展規劃。按照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統籌協調我市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科學、合理引導資源要素在現有空間區域內合理布局,優化存量、集聚增量,實現集約集聚式發展。積極推進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特色小鎮、產業集中區域建設以及示范企業培育,做好項目申報、規劃審批、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的指導、協調和服務工作。(責任單位:市發改委牽頭,市經信委、市國土資源局、市規劃局、市環保局、杭州警備區戰備建設處參與)
(三)強化政策支持。
1.對具有明顯帶動作用,屬于基礎關鍵領域、前沿科技領域的重大軍民融合產業項目,以及完成的軍工裝備總體、關鍵分系統、核心配套產品研制項目的單位,以“一事一議”方式給予綜合扶持政策。
2.對獲得國家國防技術發明獎、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的單位,根據獲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檔次,分別一次性給予3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
3.對獲得國家級、省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稱號的單位(園區),分別一次性給予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對獲得國家級、省級軍民融合示范企業稱號的單位,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元、30萬元的獎勵。
4.對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的一類單位、二類單位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元、30萬元的獎勵(含新審批和重新審批);對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保密資格認定的一級單位、二級單位、三級單位分別一次性給予100萬元、50萬元、20萬元的獎勵(含新認定和重新認定);對取得裝備承制A類資格、B類資格的單位,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元、30萬元的獎勵(含初審和續審)。
5.對獲得國際、國內航空領域適航認證企業(包括向具有適航認證的國際、國內企業提供產品的一級供應商資格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
6.對軍民融合產業類的重點工業投資(技術改造)項目、智能制造應用項目試點示范、“工廠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等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給予財政資助。
7.積極引導金融資本、風險資金投資軍民融合產業,推動軍民融合企業轉型升級。[責任單位:市經信委牽頭,市保密局、市教育局、市科委、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市投資促進局,各區、縣(市)政府、管委會參與]
(四)完善服務體系。完善“軍轉民”“民參軍”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在政策、資金、政府服務等方面為軍工單位和民口單位在承擔重點科研生產任務時提供必要的保障,將優勢資源及服務向重點軍民融合項目聚焦。全面落實市政府與央企軍工集團戰略合作協議,擴大與相關軍隊院校、科研機構、國防科工部門等單位的戰略合作,深化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合作內容,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完善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市經信委牽頭,市發改委、市科委、杭州警備區戰備建設處,各區、縣(市)政府、管委會參與]
(五)實施招才引智工程。建立重大項目與人才引進聯動機制,重點落實高端裝備、集成電路、高端專用芯片、智能安防領域人才引進、培育及保障工程。做好軍改后全國大量軍隊高層次專業技術干部選擇自主擇業的承接工作,簡化軍隊自主擇業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認定手續,允許不提供社保繳納證明。發揮杭州軍民融合產業園軍隊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改革試點區的作用,在試點園區試行軍隊高層次技術人才對應我市高層次人才分類等級試行辦法。不斷完善軍隊高層次技術人才政策,引進集聚更多軍隊高層次技術人才和項目,鼓勵各大人才平臺加大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人才的服務保障力度。(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牽頭,市經信委、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參與)
(六)嚴格行業監管。嚴格執行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管理、保密資質認定許可管理、軍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軍品技術標準和軍工設備設施管理等規定。做好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認定、科研生產許可等屬地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監督管理制度,確保各單位嚴格履行合同,保質、保量、按時完成軍品科研生產任務。(責任單位:市保密局牽頭,市經信委、市質監局、市安全監管局參與)
本實施意見自2019年1月14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由市經信委負責牽頭組織實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