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佐木明希解禁jufd738_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_性欧美黑人_丝瓜茄子绿巨人秋葵榴莲污 - 男女进出抽搐高潮动态图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意見 杭政辦函〔2018〕137號
2018-11-23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意見
杭政辦函〔2018〕137號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為加快推進我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的意見》(浙政辦發〔2018〕80號)精神,經市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理念,加快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努力形成“農田集中連片、農業規模經營、村鎮美麗集聚、環境宜居宜業、產業融合發展”的農村土地利用新格局,逐步優化農村“三生”(生產、生活、生態)用地空間,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為促進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土地資源保障。
(二)工作目標。
結合杭州實際,對我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分三種模式進行分類管理指導:一是全域整治模式。主要在城市周邊以區片為單位開展,對城郊土地空間布局進行騰挪轉換,為城鄉融合發展挖掘新空間和新資源;二是整鎮整治模式。主要在小城鎮地區以鄉鎮為單位開展,促進土地要素資源有序流動,為美麗城鎮建設提供精準用地保障;三是整村整治模式。主要在農村地區以行政村為單位開展,激活農村沉睡土地資源,為美麗鄉村建設帶去土地指標和資金收益。2018年,啟動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30個以上;到2020年,全市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100個以上,其中全域整治模式30個以上,整鎮整治模式30個以上,整村整治模式40個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開展資源潛力調查。
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全面調查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宜耕土地后備資源開發、耕地質量提升等土地后備資源潛力,同步調查農居建設、產業發展、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等各項用地需求,以及鄉鎮(街道)、村執行能力和群眾意愿。在潛力調查和需求分析基礎上,以區、縣(市)為單位建立完善項目儲備庫。
(二)編制村土地利用規劃。
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為基礎,結合村莊規劃等各類規劃,加強多規融合和規劃引導,通過編制村土地利用規劃,合理劃定農業生產、村莊建設、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等功能區,對各類用地的規模數量、空間布局作出合理安排,并強化工程區域整體風貌和景觀設計。村土地利用規劃以行政村為單位編制,也可組織同一鄉鎮(街道)的若干個村聯合編制。
(三)開展農用地綜合整治。
按照適度規模經營和現代農業生產需要,結合土地經營權流轉和土地確權登記以及農民意愿,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旱地改水田、耕地質量提升、宜耕后備資源開發以及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精準規劃布局必要的農業設施用地,進一步優化耕地布局,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和集中連片度。
(四)推進建設用地整治。
按照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要求,充分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開展農村宅基地、工礦廢棄地以及其他存量建設用地復墾,引導低小散、高能耗、高污染產業提升改造后向重點鄉鎮和產業園區集聚。統籌安排拆舊和建新地塊,拆舊地塊拆除并復墾后,相關指標增減掛鉤到建新地塊,優先滿足農村建設用地需求。
(五)實施生態整治修復。
科學調整耕地、林地、水域等各類生態用地布局,結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統籌推進拆違控違、治水剿劣、礦山復綠、清潔田園等工作,整治修復生態環境,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三、政策措施
(一)實行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制度。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區(以下簡稱項目區)永久基本農田周邊的農用地、零散耕地和零星建設用地,經整治復墾和質量提升后,達到永久基本農田標準的,納入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庫,作為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補劃和動態優化的后備資源,探索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年度更新與零星永久基本農田調整相掛鉤制度。
(二)優化土地利用計劃規劃。
村土地利用規劃由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組織編制,經區、縣(市)政府批準后,納入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局部更新規劃數據庫,作為實施整治和項目落地的法定規劃依據。項目區內零散耕地、園地、林地、其他農用地之間進行空間置換和布局優化的,納入年度土地變更調查,統一調整農用地地類。項目區可提留不超過建設用地復墾面積的20%,作為規劃新增建設用地預留指標,用于動態調補項目區內建新發展用地。對于部分面積較小、難以定位且確需選址在規劃城鄉建設用地擴展邊界外的農旅、民宿等新產業、新業態用地,允許使用規劃新增建設用地預留指標。
(三)完善各類用地指標管理。
項目區內產生的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等各類用地指標,應先行滿足村莊建設和農村發展用地需要,可經當地政府同意后在我市區域內跨縣域有償調劑使用,調劑收益用于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市本級參照國家跨省域耕地占補平衡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管理辦法,實行保底價收購。
(四)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
以項目區為試點單元,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適度放活使用權,激活農村存量資產。根據農業生產實際需要,將農業配套設施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理范圍,對于符合審批備案要求且確實無法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設施農用地,按“先補后占”原則在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庫中予以補劃。在不破壞耕作層、不新增固定建(構)筑物的前提下,利用耕地等農用地發展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旅游、農業體驗、農業科普等復合型農業新型業態的,按農用地用途管理。
(五)補充耕地指標回收款以獎代補。
市本級在確保資金平衡的前提下,根據項目區涉及的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和批準情況,依申請予以每個土地利用規劃3萬元的編制資金獎勵,每年由補充耕地指標回收款節余資金予以保障;根據年度綜合成效評估結果,結合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市級統籌和跨縣域調劑情況,對成效突出的全域整治、整鎮整治、整村整治工程分別給予500 萬元、300萬元、100萬元的獎勵資金。
四、實施程序
(一)制定計劃。
各區、縣(市)政府在資源潛力調查和項目儲備庫基礎上,按全域整治、整鎮整治、整村整治三種不同類型,以區、縣(市)為單位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報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推進小組(以下簡稱市推進小組)同意;符合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申報條件的,另行制定工作計劃報省保護耕地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領導小組(以下簡稱省領導小組)同意。
(二)編制方案。
年度工作計劃經市推進小組或省領導小組同意后,由各區、縣(市)政府以項目為單位組織編制實施方案,合理安排各類子項目,明確目標任務、進度計劃、項目安排、資金概算和保障措施等。實施方案報經市政府或省政府同意后,由各區、縣(市)政府組織實施。
(三)推進實施。
項目實施方案經同意后,由各區、縣(市)政府落實責任單位,及時開展項目立項、工程招標、施工方案、工程預算等工作,并按計劃分期分批組織實施。各區、縣(市)可根據當地實際,按項目區予以整體立項、招標和施工,也可按各子項目分別立項、招標和施工。
(四)驗收評估。
整治項目實施周期原則上控制在2年內,最長不超過3年,市推進小組每半年對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績效評價。項目區內子項目完工后,按各自驗收程序及時組織驗收,產生各類用地指標按相關程序納入儲備庫。工程整體完工后,由市推進小組進行驗收和綜合評定,驗收評定結果報市政府;納入省級工程的,驗收評定結果同步報省領導小組。
五、工作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
由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推進小組負責協調全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各區、縣(市)也要相應成立協調機構,切實加強組織協調,及時研究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條件的地方,要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列入各區、縣(市)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并實行專項督查。
(二)健全制度機制。
各區、縣(市)要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分類制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的準入標準和報批規則,簡化審批事項、審批流程和審批材料,細化分解目標任務,組織簽訂目標責任書,落實責任單位、責任人員,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完善信息數據平臺,建立項目聯系、定期通報制度,做到責任到人、環環緊扣、掛圖作戰、全力推進。
(三)加大資金支持。
各區、縣(市)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計其功的原則,整合村莊整治、農田水利建設、農村公路建設、電力、通訊、燃氣等相關涉農資金,統籌使用,發揮綜合效益。探索社會資本參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支持金融機構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提供融資支持。
(四)加強宣傳引導。
各地各部門要廣泛宣傳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的重大意義,深入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引導社會力量、市場主體和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此項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本實施意見自2018年12月24日起施行,由市國土資源局負責牽頭組織實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1月23日


關閉
掃描微信二維碼添加朋友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