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佐木明希解禁jufd738_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_性欧美黑人_丝瓜茄子绿巨人秋葵榴莲污 - 男女进出抽搐高潮动态图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18年杭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要點的通知 杭政辦函〔2018〕136號
2018-11-12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18年杭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要點的通知
杭政辦函〔2018〕136號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2018年杭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要點》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1月12日


2018年杭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要點

2018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按照國家和省的統一部署,圍繞市委、市政府“城市國際化”戰略定位和創建“平安杭州”“法制杭州”工作要求,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落實“四個最嚴”(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和“黨政同責”要求,大力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整體保障水平,確保杭城百姓吃得放心。
一、推進“雙安雙創”,提高群眾滿意度
(一)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繼續把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總載體和主抓手,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防控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杜絕發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有效處置輿情事件,持續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積極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作用,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社會化監管模式,促進監管的專業性和公正性。
(二)深化食品安全縣(市、區)創建。以國創帶省創,總結上城區、臨安區經驗,深入開展省級食品安全縣(市、區)創建工作,力爭新增省級食品安全縣(市、區)6個。以創建品質農業建設為重點,全面提升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力爭2018年全市主要涉農縣(市、區)實現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全覆蓋,新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1個。
二、深化治理整頓,優化食品消費環境
(一)深化農業源頭治理。凈化農業生產環境,全面鞏固和提升農業水環境質量,大力推進農業治水工作。進一步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推進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加強農業廢氣管控,提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強化種養環節源頭治理,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藥獸藥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17〕10號),強化農獸藥生產、經營、使用環節的指導和管理。健全農產品涉農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地產食用農產品監測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監督抽檢不合格農產品處置率達100%。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生產,深化開展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安全風險管控“一品一策”行動,積極推廣農業標準化,新建綠色品質農業綜合示范項目6個,農業標準化生產程度達到65%以上。新增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APP”試點縣4個,實現主要涉農區、縣(市)智慧監管同步。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建設。
(二)嚴格生產流通監管。大力推進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監督檢查“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增加檢查結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加快推進食品生產監管信息化管理,嚴格按照風險等級強化食品生產企業日常監管。深入推進品質食品示范超市創建“提質擴面”工作,探索“專區”向“全區”擴展,新增品質食品示范超市20家。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入市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外地和地產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準入制度,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倒逼農業供給側源頭治理。全面推進農產品批發食品安全規范化建設,建立健全電子追溯體系。加快食用油安全監管實施意見的制定實施。強化網絡食品銷售監管,探索自動售貨機等新型業態的監管模式。
(三)深入實施餐飲業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切實做好我市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放心消費“示范餐飲雙千雙百提升”工程的組織實施。做好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等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加快推廣陽光餐飲智慧監管系統和網絡訂餐監控大數據抓取分析監管系統的應用。探索建立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紅黑榜”制度。加強對醫院、養老院(敬老院)、幼兒園的食品安全管理,加大對弱勢人群的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力度。督促規范工地食堂管理,防止過期變質食品流入工人餐桌。加快推進各地餐廚廢棄物處置設施建設,推行餐飲服務提供者安裝油水分離裝置,到2018年底,主城區和其他區、縣(市)城關鎮80%以上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每日產生的餐廚廢棄物進入集中收集處置體系。貫徹實施鐵路運營食品安全管理辦法。
(四)深化專項治理。鞏固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成效,努力形成全方位、全環節、全覆蓋的治理機制,不斷提高農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強農村集體聚餐保障,建成農村家宴放心廚房90個,推動城區農貿市場“雙體系”建設并延伸至鄉鎮農貿市場,建成鄉鎮農貿市場免費開放快檢室14家。深化“三小一攤”登記管理,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強小作坊綜合治理,打造名特優食品作坊73家。深入推進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持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強化畜禽屠宰管理,對茶葉、白酒、水產制品、嬰幼兒輔助食品等重點食品生產企業開展專項檢查。扎實推進百萬學生飲食放心工程,強化落實學校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責任,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突出問題整治,提前完成省級有關部門下達的千萬學生飲食放心工程新三年行動計劃年度目標任務。
(五)嚴厲打擊食品領域違法犯罪。保持對食品領域違法犯罪行為高壓嚴打態勢,以社會關注、群眾反響強烈的食品安全問題和行業“潛規則”違法犯罪行為為重點,開展多部門聯合打擊,完善細化行刑銜接機制,提升行政部門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質量。對符合法律規定起訴條件的案件,移送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強化食品安全違法犯罪信息公開,嚴格責任追究,形成強大威懾力。
三、抓住關鍵環節,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一)強化抽檢監測。堅持問題導向實施食品監督抽檢,突出抽檢重點、強化結果利用,進一步加強信息系統整合提升,實現全市監督抽檢任務有效管理、信息即時共享,及時向社會公布抽檢結果。全市計劃安排抽檢任務42606批次,其中食用農產品(主要針對農藥獸藥殘留)抽檢18936批次(每千人2批次)。加強糧食質量監測體系建設,強化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加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力度,加強市、區縣(市)兩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設備配置)建設,年風險監測食品樣本量達到每千人1件。定期開展風險會商、通報風險監測結果,完善風險監測信息共享平臺,推進哨點醫院食源性疾病監測信息化。深入宣傳貫徹食品安全標準,推進食品安全標準管理規范化。
(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依托互聯網提升食品生產經營智能化水平,加快食品產業技術創新。大力推進“標準化+”,引導食品企業建立更高的標準體系,加快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推動出口食品企業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大力支持食品特色小鎮和傳統特色食品小作坊集聚區建設,促進傳統食品產業改造提升。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推進落實“中國好糧油”行動。深入貫徹國務院有關加快發展冷鏈物流的要求,完善食品冷鏈物流體系。
(三)構建現代監管體系。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推進全市食品行政審批資源整合、流程再造、簡政提效,切實增強群眾和企業改革獲得感。按照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要求,深化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厘清職責、理順機制,將維護食品安全作為市場監管部門的首要職責,牢牢守住安全底線。
四、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一)加強組織建設。深化“三基”[基層鄉鎮(街道)食安辦,基層市場監管所,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機構]規范化建設。實施鄉鎮(街道)食安辦規范化建設及動態管理,到2018年底,全部完成規范化建設任務。抓好基層市場監管所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充實一線工作力量,完善辦公場所、執法車輛、移動執法裝備等硬件配備,落實日常監管責任。加強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機構規范化建設,健全鄉鎮(街道)快速檢測室對公眾免費開放工作機制。深化基層食品安全網格化管理,積極推進基層市場監管平臺建設,落實食品安全屬地責任,鄉鎮(街道)市場監管所要集中精力做好食品安全等市場監管工作;加強基層食品安全工作人員培訓和網格員隊伍建設,進一步落實網格員食品安全工作職責,2018年所有食品安全網格員至少輪訓1次。
(二)強化技術支撐。推進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加快特色實驗室建設步伐,支持第三方機構提升檢驗檢測和認證服務水平。持續開展“雙認證”農產品檢測機構能力驗證。推進水產品快速檢測能力建設,擴大涉漁鄉鎮檢測覆蓋面。加強應急檢驗檢測實驗室建設,提升突發事件應急檢驗檢測能力。加強基層糧油質量安全快速檢測能力和國有糧食收儲企業化驗室建設。發揮我市信息經濟、“互聯網+”的先發優勢,推廣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深化食品“智慧監管”體系建設。推廣各地“智慧監管”平臺建設經驗,推動各地、各部門數據聯通共享。
(三)提高追溯應急能力。按照“向前追溯一步”的思路,完善食品生產經營、種養殖各環節追溯體系建設,完成省下達追溯體系縣建設目標任務,進一步推進規模以上主體開展合格證管理,全面推進進口食品追溯體系建設。加強各環節追溯體系對接,實現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引導骨干企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形成來源可溯、去向可追、責任可究、信息可查的全程追溯體系和責任機制。提高基層應急處置能力水平,進一步健全應急體系、完善應急預案,加強培訓提升應急能力。加強和規范食品安全謠言防控和輿情處置工作。完善應急處置協調聯動機制,防范問題產品跨區域流動和風險跨區域傳播。
五、落實“黨政同責”要求,提高社會共治水平
(一)落實黨政責任。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食品安全黨政同責有關要求,明確責任分工,完善配套制度。發揮食安委統一領導、食安辦綜合協調作用,深化食安辦系統建設,加強各級食安辦力量。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及時有效開展食品安全重點工作督查,推動各項任務落實。
(二)推進社會參與。推進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提質擴面”工作,擴大參保主體和保費規模,探索建立市級區域共保體。深化食品安全金融征信體系建設,總結試點經驗,研究制定食品安全金融征信體系建設相關意見。加快食品信用體系建設,面向社會主動及時公開嚴重失信者、行政處罰、刑事處罰等信息,實現信息數據共享。落實長三角地區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體系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和長三角區域食品安全合作三年行動計劃,推進長三角地區食品安全領域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建設,實施跨區域、跨行業信用聯合獎懲。
(三)深化群眾監督。繼續強化市食品安全監督協會規范化建設,深化“四個你我”(“我執法、你參與”“我宣傳、你傳遞”“你點題、我檢測”“你舉報、我查處”)活動,推動各地工作站、會員規范有序地開展宣傳教育、信息采集和監督檢查等活動。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加強網絡食品消費投訴舉報處置。加強食品行業協會與政府脫鉤后的管理,真正發揮行業協會自治自律作用。
(四)強化宣傳教育。加強食品安全法治教育,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主要從業人員全年接受培訓不少于40小時。全面實施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科普宣傳三年行動計劃,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糧食科技宣傳周、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宣傳直通車“三進”等主題活動。


關閉
掃描微信二維碼添加朋友關閉